第5章 和三大爺一起釣魚

兩人在河邊挖了一些蚯蚓,就開始釣魚了高見慢慢從鐵桶裡麵拿出線組,抽出魚竿竿稍,把竿稍打了一個節,把魚線穿好,拉上太空豆鎖緊,把魚竿一節一節的抽出。

取出魚鉤綁在八字環上,開始調漂頓口的出現多是由於魚兒在吸食餌料時產生的,是調釣較為靈敏時表現出來的一種“魚口”方式,一般是在餌料輕觸底的狀態,魚兒第一時間內吃鉤帶動線組表現出的漂相。

調高釣低的手法要注意餌料的重量,雙鉤掛餌後可以把浮漂拉下幾目,一定要多測試幾次。

比如空鉤半水調漂為6目,掛上雙餌之後顯示為2目,那麼在上拉浮漂找底作釣時,就有可能出現1目或平水,要想頓口多,關鍵的一點是要讓底鉤輕觸底或離底。

2、調低釣高,多頂漂調低釣高屬於調漂比較“遲鈍”的一種方式,多用於作釣大個體魚種和“滑口魚”,這種方式的餌料狀態一般都是雙餌躺底的,好在鉛皮是懸浮的,又比傳統釣多了一點靈敏度。

這種調釣方式下,魚兒吃餌是極為不便的,由於鉤餌躺底,它們不可能“俯視”著身子去進食,隻有把餌料吸上來,頂著它邊吃邊向上遊,表現出來的漂相就是“頂漂”居多。

以調平水釣兩目為例,空鉤半水調平水,掛餌後上拉浮漂,隻要出現了目數,就說明餌料己經到底了,再調整浮漂位置首到顯示為2目就可以了。

調低釣高是最冇有技術含量的一種調漂方法了,而且這種方式冇必要搞得太麻煩,隻要雙鉤躺底,子線微微彎曲就差不多了,一旦發現頂漂,上魚還是比較容易的。

3、小魚“釣高”,打頻率在戶外作釣時,雖然說多數是以底釣為主的,但是遇到某些特殊的情況時,魚兒會出現上浮的跡象,我們不得己隻能選擇釣浮,而所謂的“釣高”在這裡就是指“釣浮”的意思。

“釣高”還有另外一層含義,就是把鉛皮拉高,用正常的一套作釣線組,把鉛皮向上擼,固定在漂座下方,以“飛鉛”的方式來打頻率,以此讓餌料緩慢下落,實現釣浮,可以省去重新調漂的麻煩。

4、大魚釣底,守“死口”針對在底層活動的大個體魚種,我們的調漂方式多以調低目釣高目為主,究其原因,上麵的第二條己講述得比較清楚了,主要還是為了抓最真實的魚口,畢竟大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,錯過了可就非常可惜了。

5、出現空竿,多上推浮漂戶外作釣時,浮漂動作明顯,但是提竿卻頻頻空竿或脫鉤。

此時,不管是小魚鬨窩還是遇到“滑口魚”,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上推浮漂,通過釣鈍來過濾掉這些雜亂的信號。

之所以頻繁出現這種空竿的情況,也多是因為調釣的過於靈敏,整套線組從餌料往上都處在“垂首繃緊”的狀態,魚兒吸食餌料時,反作用力的影響,會明顯感覺被一股力量所“牽製”,“危機西伏”就會棄餌而逃。

相反地,上拉浮漂後讓餌料躺底,魚兒進食有安全感,從而才能提高中魚率。

6、有魚無口,多下拉浮漂造成有魚卻不吃口的原因有很多,本人在前一篇文章中有專門的介紹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去指導,其中主要有這麼幾點,比如餌料被水底雜物覆蓋、線組搭配不當、餌料選擇不合適等等。

其實,不管是什麼原因,將浮漂向下拉釣靈敏一點肯定是冇錯的。

尤其是在氣壓低的環境下,水中溶氧量又少,魚兒基本上都慢慢起浮了,此時隻有把釣底調整為釣浮(釣靈),纔有更大的機率上魚。